党恩——一个孤儿沐浴党的阳光的故事
2020-07-02 15:03:4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梁昕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8164

(文/李选义)

值此庆祝党的生日之际,我要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嫡亲堂兄。

党兄生于1936年,两岁时父母双亡。当时我的父母尚未生育小孩,于是,便将孤苦无依的堂兄收养到了家里。

1946年,老天爷几个月不下雨,农作物颗粒无收,加上1945年老百姓家里的生活物质被日寇洗劫一空,流行的瘟疫爆发,广袤的乡村发生了空前的生存危机。此时,我家的生计和千千万万的穷苦人家一样,也陷入了绝境,父母和堂兄每日只能以野菜、树叶充饥。

一天,实在饿得不行的堂兄,趁我父母没在意,竟偷偷地外去乞讨了。一时间没有见到侄儿的身影,可把我的父母急坏了,因为他们是将侄儿视为亲生儿子带养的。当时,闭塞的乡村没有交通和通讯工具,可怜我的父母,拖着疲惫的身体,天天寻访于湾村四周的十里八乡,打听堂兄的下落,结果找了一个月没有发现堂兄的任何踪迹。

后来得知,堂兄从家里出走的第二天,被一个人贩子诱上了灶市的火车,将他带到了南方的一个大都市——广州,暗地里以四块光洋的价格把他卖给了一个没有儿子的人家。

收养堂兄人家的男主人,脾气特别的暴躁,时常为一点小事对堂兄拳打脚踢。寄人篱下的堂兄,遭打后只能强忍住悲伤的泪水。时间一久,堂兄心里暗暗思忖,这样的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吧,如有机会一定逃出去。

1949年,广州解放。人民政府在清查登记城镇户口时,发现了我的堂兄,此时堂兄已十二三岁了。当他向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身世、遭遇后,工作人员无不震惊、动容。他们当即对收养堂兄的户主说:“这个孩子不能呆在你家了,他由人民政府集中收养、教育。”为表明这个苦命的孩子,从此走向了新的生活,一位工作人员特地为堂兄起了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:“李新生”。

从收养他的那户人家出来后,堂兄和许许多多的孤儿一样,真正生活在了一片湛蓝蓝的天空下,沐浴着党的温暖阳光。

堂兄穿着人民政府发给的崭新的衣裳、书包,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广州市的一所完全小学。高小毕业后,堂兄19岁了,政府考虑他今后的生计,将他安置在了广州市收容遣送站工作。

1958年,堂兄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家乡,一见到我的父母当即双膝跪地,我的父母将他扶起后,三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。父母说:“儿啊,你走时怎么不跟我们说一声呢?弄得我们好找啊!”堂兄说:“叔爹、婶娘,我当时是饿急了,又怕您们顾面子,不允许我外出乞讨,才偷偷跑出去的。”父母说:“幸亏共产党搭救,看着你有出息了并平安回家省亲,我们什么都放下了。”

堂兄是个懂得感恩的人,集体化时农村特别的苦,他每年都要接我父亲去广州住上一两个星期,父亲返回时,他还会塞给一些钱粮、水果、罐头什么的。

堂兄临近三十岁时,由我父母张罗,在家乡为他找了媳妇成了家,后来,堂兄把妻子的户口迁徙到了广州,并为她办理了养老手续,现在,他老伴的养老金一个月有一两千元。

堂兄在收容遣送站几十年,此工作不累、体面,后来,上级还给他们发放了与公安民警一样的制服。有时,堂兄利用送遣收留人员的机会,还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
2017年,年逾八旬的堂兄病重,单位领导考虑他是资深员工,将他送到了医疗条件最好的广州市人民医院。治疗期间,堂兄得到了非常好的护理、照顾。堂兄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时,将三个儿子叫到了病榻前,声音有些颤抖地说:“儿啊,我能活到今天的岁数,人生和家庭能有这样的幸福,都是共产党给的啊!你们一定不要忘记党的深恩大德,教育好你们的后代,永远听党的话,跟党走。”儿子们拉着堂兄的手,眼眶里噙满着晶莹的泪花一字一句地回答:“爸,我们会记住您的话。”

堂兄交待完儿子后不几天,便安详地闭上了恬静的双眼。

纵观堂兄一生,我可以说:“是共产党给了他一切。”

责编:梁昕
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